現階段,我國綠色建筑的發展已經到了一個瓶頸期,下步工作的關鍵是大眾化和普及化,讓人民群眾知道什么是綠色建筑,以及綠色建筑會帶來什么好處等等。普及綠色建筑有很多創新的辦法:
1、開發推廣讓人民群眾能夠認知、熟悉、監測、評價綠色建筑的手機軟件,不僅普及綠色建筑知識,而且也可藉此來激發住宅需求者和擁有者的節能行為。
2、要把宣傳推廣的著重點放在綠色建筑給人民群眾會帶來的實際利益方面上,比如節能減排的經濟性。更重要的是,綠色建筑會給居住者帶來善待環境、健康舒適等心理生理價值認可。
3、綠色建筑在設計中注重性能的可視性。隨著IT技術的發展,可以將綠色建筑設計可視化和可比化。試想,未來每天一打開手機,一起床或者一出門就在一個小電子屏幕上看到我家綠色建筑的節能、節水、雨水利用、空氣質量。
4、綠色建筑的物業管理將成為一個新興的龐大產業。這個新興產業建筑的可再生能源利用,蘊含著巨大的市場機會。經過初步測算,如果北京市2/3的建筑都能夠做到雨水收集、中水回用,就可以節省超過南水北調的供水量。
諾貝爾獎得主RidSmalley逝世前曾列出了人類未來50年所面臨的十大挑戰問題。首先是能源,第二是水,第三是食品,第四是環境,第五是貧窮,第六是恐怖主義,第七是戰爭,第八是疾病,第九是教育,最后是民主與人口。如果把綠色建筑做到更加人性化和更加環保,就可以全部或者部分地解決上述前五位和第八位問題。
未來,綠色建筑通過綜合利用可再生能源、促進水循環利用,并將太陽能轉化成電能為紫外波段的LED供能,使建筑物內植物晝夜都可以進行光合反應,吸收二氧化碳,排出氧氣。從而實現建筑和植物果樹的完美融合,我們可以建造更加生態友好的建筑。
總結:未來的綠色建筑要擁抱互聯網。同時,綠色建筑要重視大眾創新,這樣能夠全面實現節能、節水、節材,降低溫室氣體排放,并全面地提升綠色建筑的質量。由于在這個過程中增加了民眾參與、互動和可視化因素,也就使得綠色建筑更加生態和人性化。